当前位置:忆柳>历史军事>大明烟火> 一千百十三章 重赏动人心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一千百十三章 重赏动人心(1 / 3)

还没有等韩度高兴多久,老朱又沉思着问道:“可就算是王元吉想要去增长见识,在大明走走不好吗?为什么非要去南洋?”

韩度闻言一滞,脑细胞疯狂的运转,试探着说道:“臣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,不过书院里面有学子去过旧港,或许他是从书院得知了南洋的情况,萌生了想要去见识一番的想法也不一定。”

老朱听了解释,脸色缓和下来,叹息一声道:“那你以为,让他去南洋也行?”

“臣以为,既然他想要去,那就让他去。就当是增长见识也是好的,反正左右不过五年就回来了,也耽误不了什么。”韩度硬着头皮说道。

老朱沉吟一番,在心里反复衡量,最后总算是点头,“好吧,那朕就准他去担任总督。”

大明新一届的南洋总督出炉,一共三十三人,除了太子府四人和王元吉之外,其他的都是勋贵武将,就连曹震也位列其中。

曹震身为景川侯,对于到万里迢迢之外去担任总督,不仅没有丝毫的怨愤,反而是显得兴致勃勃。

这不禁让同行的方孝孺等人感到有些诧异,一个侯爷就因为能够担任总督,便这么高兴?

韩度站在送行的人群里面,和曹震等人告别之后,回过头来看向王元吉。

“你怎么会想到去南洋担任总督的?”

王元吉低头沉思了片刻,摇摇头说道:“学生不知道。”

凭什么对他们赏赐如此之厚,难道就因为他们镇守蛮荒?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,那赵勉表示,别看臣一把老骨头了,若是担任总督五年也能够有如此赏赐,他也是可以的。

可是文官那边就瞬间炸开了锅了,如此重赏简直就是前所未有、闻所未闻。要不是宣读圣旨的是老太监,众人都会以为是不是读圣旨的人看错了。

“先生有所不知,起初学生去翰林院的时候,他们并不喜欢学生。后来学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,才改变了做事的方式方法,故意契合了他们的想法,才赢得了他们的认同和喜欢。”

“今日皇上如此重赏那些总督,的确是太过奇怪了。”赵勉附和着点点头说道。

“这不可能吧?”安童顿时惊了,同时心里又后悔的快要滴血。

韩度有些纳闷的看了他一眼,问道:“翰林院怎么会不适合你?你不知道,其实马学士对你的评价挺高的。真的,前些日子都还在皇上面前夸你呢。”

这几年天下还算顺利,有着南洋粮食的不断补充,天下也没有再出现过灾荒。户部国库当然是充盈的,但是再充盈赵勉也不希望这么多钱在这三十三人身上。

老太监顿时上前一步,一挥拂尘,高呼道:“礼毕,退朝!”

上一次,老朱在赏赐各位总督的时候,都是将众人召集起来,简单的请大家吃个饭,然后便按照大家这几年上贡财物的数目,赏赐一成给众人便是。

一文钱难倒英雄汉,自古如此。

“就因为这个?”韩度有些奇怪。

“皇上此言有理。”韩度附和着点头,不过语气一转,又说道:“可是如此一来,皇上内库里的金银就瞒不住了。臣担心他们不会选择去南洋,反而会打起皇上内库的注意啊。”

“去吧,去做五年总督。我相信,那时候的你肯定会有更深的感悟。”

安童的话顿时就引来了一众文官的频频点头认同。

夜幕落下,詹微的府邸是一片大宅子,三进的宅子和这一比,简直就是不值一提。

自从老朱当皇帝以来,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成为他的麻烦。

韩度脸色青一阵白一阵说道:“皇上对总督这么重的赏赐,如此反常的举动,一定会引起文官的注意。他们若是对此不断探究下去,各总督给皇上上贡的事情,恐怕就要瞒不住了。”

摇了摇头,王元吉解释道:“先生应当知道,学生做事喜欢讲究效率。但是这样的做法在他们看来,却是年轻人的毛毛躁躁。”

“瞒不住就瞒不住吧,朕现在也没有想要瞒着他们。”老朱完全不在意这一点,顿了顿,老朱抬起头问韩度:“你不是说了吗?大明想要真正开发南洋,就一定要让更多的百姓自愿前往。那朕问你,若是脸官员都不去,你如何让百姓自愿去?”

“何事??秦兄快快道来。”安童最先问道。他也是想不明白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,便越想要要知道答案,对可能的线索自然也最为敏感。

等到圣旨宣读完毕,户部尚书赵勉

韩度总算是听明白了王元吉为什么会选择去南洋,无非不过就是不喜欢曲意逢迎的迎合别人。

詹徽首先开口,说道:“今日找诸位前来,所谓何事,想必诸位都清楚吧?”

三人对视一眼,纷纷点头附和。

像这样的赏赐,实在是太重了,让大家都眼红不已。可既然是赏赐,那就说明这些人要有相应的功绩啊。他们究竟立下什么样的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